安徽霍山文峰学校欢迎您!
首 页  |   本部简介  |   招生简章  |   教师天地  |   学生园地  |   学科天地  |   家长学校  |   返回主站
 
走读生与住校生的家庭教育观对比
页面功能: 【字体: 】   时间:【2011/9/23 0:00:00】  【关 闭】  【打 印

 

王珊珊

  二0一0年八月,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工作磨练后,我选择了家乡教育事业。顺利地进入了霍山文峰学校,从培训学校的培训老师转变成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对于一个新生的学校,大多数老师都是年轻人。刚接手班主任工作,心里喜忧参半。14班,这个我将与之共同努力的班级,成了我生活和工作上的代名词。对于我们这个寄宿制学校,每个年级仅有的走读班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别人口中热门的话题。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组织了这个特殊性的班级,因为它是由绝大多数的走读生与部分住校生组织到一起的混合班级。

  选走读班还是住校班的思考

  开学初的时候,很多家长在考虑孩子是走读还是住校的问题。是走读好还是住校好呢?教育专家分析说,家长应根据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做出适当的选择。

  学生住校原因的思考

  如果父母特别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特别宠爱孩子,家长最好让孩子住校。在学校里,老师专业和及时的指导能关注到孩子每个细节,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些教育专家指出:住校有助于孩子学会自理、自立,早一步感受进入相对纯净的“小社会”的好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与电视、电脑等物化的事物接触多,与成人接触多,而与同龄儿童共处的时间少、空间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宽容心态的形成,不利于孩子与人和谐相处,住校让学生在正常的学习之余,还能和同学们一起嬉戏,体会相互间的关心与关爱。

  学生走读原因的思考

  住校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力能力、自理能力,但在家也能!父母关爱、亲子交流对孩子的身心和性格的发展更重要。一所中学校长指出,孩子上高中后住校比较合适,年纪很小的孩子,一般情况下还是以走读为宜。这位校长直言,住校的确有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但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孩子性格内向胆小,在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离开亲人去住校,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己与新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从而造成心理阴影。而自觉性也是考察孩子是否住校的主要指标。如果孩子自觉性不强,选择走读比较合适。此外,体质弱的孩子最好还是走读,体弱的孩子容易生病,加上小孩子自理能力还不够强,最好等到年龄大些、身体强壮些再进入住读学校。

  走读生的家庭教育观

  一学期即将结束。通过家访部分走读生,初步了解了家长对学生走读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住,住不惯集体宿舍;二是学,走读生晚上时间能不受限制,可以加班加点,多学一时;少数学生也利用走读的便利请家教补缺补差。三是懒,不想自己处理生活上的事,吃现成的,用现成的。四是娇,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受不得委屈,为躲避而走读。五是爱,走读生的家长基本上都是城关的,他们舍不得将孩子送入住校,长期分开。

  通过对走读原因的了解、分析,我们觉得学生最终是要走入社会,是要独立生活的,独立处理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事务的能力,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影响终身的深远意义。寄宿制学校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这方面锻炼的机会。因此,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苦与乐,在走读问题上不能迁就、溺爱。

  走读生家长的共同特点

  走读生家长非常支持学校、理解学校,能与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能全面配合学校的管理。但是,学校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也确实受到了一些来自个别家长自觉不自觉的干扰。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娇惯。在孩子身上从来不怕花钱,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还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意见,迁就护短,甚至还到学校兴师问罪,这不仅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也干扰了学校的正常秩序。

  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具有十分强大的教育作用:在学生形成个人理想、兴趣、性格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代替的;在人的成长中具有奠基和定势特点,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走读生家长该如何获得学生的信息呢?

  1、“家访”与“访校”是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手段。

  “家访”是指班主任或科任老师到学生家里了解学生情况,交流学生在校表现。这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有效措施,本校大力提倡家访。但是,学生家庭住址分散,家长们各有其事,选择家访时间比较困难,另外,学生普遍具有家访恐惧症,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告状。“访校”是指家长利用适当时间,到学校了解学生情况、交流学生学习、生活信息。其有利条件是:老师的工作岗位就是学校,家长找老师比老师找家长更容易些,此外,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从子女的“只言片语”中获取信息。

  要求学生每周向家长做个思想、学习汇报是不现实的,但家长主动关心子女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有个学生说:“我们越来越不喜欢某某老师了”,那么,家长有没有了解其原因是什么呢?

  3、从子女的课本、作业本中获取信息。

  课本、作业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走读生天天回家,当您某天发现孩子的课本上画了一个与课上无关的图片时说明他这节课没有认真听课,而是上成了“绘画课”;当您某天发现孩子的作业本上有几个红字或是大大的问号时,说明他这段时间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 

  4、从子女的社会交往中获取信息。

  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应该说,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也给同学间的交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老师在几十甚至几百人中找到学生间的特殊关系是有困难的。星期天是同学们最放松、最自在、同学间的交往表现最突出的时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中定能发现更多的现象。 

住校生家长的共同特点

  如今,住校的孩子越来越多。周一到周五都在学校,家长省心了,心里却更挂念了。对住校生来说,家长普遍感到:同子女的接触少了,适时监控少了,实施教育的机会少了,教育学生的责任全是学校的事,这是非常危险的认识。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一周5天住校会导致亲情的疏离。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只要学校和家长有意识地去引导,住校的学生反而能感受到与父母分离后相聚的美好。也有家长隔三岔五的来学校,送来大包小包的零食。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

  如何引导住校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

  住校生的家长应该怎样关注孩子的成长呢?孩子周末回家时,又该怎样对待他呢?

  1、不可漠不关心,也不可事事关心。

  不要以为孩子住在学校,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托付给学校和老师,就解放了自己。任何人的教育都不能代替父母的教育,家长应该经常打打电话聊聊天,了解孩子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进行适时的鼓励和引导。但多数情况下,家长常常唯恐孩子吃不好穿不暖,休息不好,学习不好,对自家孩子有一百个不放心。不要过于唠叨,导致孩子心生厌烦。其实,孩子没你想象中的脆弱。有时候,家长的不放心会成为孩子退缩和敷衍的借口,也可能会让他觉得被束缚、不被信任。有些事情必须经历了才有成长,要放开手让孩子大胆去做。

  2、对待周末回家的孩子,切不可因为开心而随意满足孩子的要求。

  “距离产生美”,在亲子之间也成立。周末孩子回家,往往是家长盼望已久的事情。家长肯定都有这种感受,想做好吃的饭菜,想拉着孩子聊天,感觉怎么亲也亲不过来。这时候,对于孩子的要求,哪怕是不太合理的要求,家长往往答应的很爽快。事后,才后悔当时意气用事。所以提醒各位家长,千万不要一时开心,就随口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3、对于青春期变得内向的孩子,家长应该多多关注,避免孩子疏远家长,产生隔阂。

  不少孩子由于住校,父母不在身边,加上本身性格内向,很容易慢慢与父母产生隔阂,变得无话可说。这时,父母一定不能着急,要经常和孩子分享家里的事,甚至如房子装修、添置家具、工资花费等,保持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话题,唤起孩子的关注,同时,也多鼓励孩子讲讲学校的事。

  4、对于孩子的抱怨和不满,家长不要大惊小怪。

  很多家长一接到孩子的电话,说受委屈了,心立马就提起来了,恨不得立马跑到学校去。其实,不管是受到了老师的不公正待遇,还是和同学起了争端,都应该先了解情况再作判断。家长要信任孩子,告诉孩子家长的意见仅供参考,还要孩子自己来拿主意。千万不要一听孩子的委屈,就找到学校,一副为孩子伸张正义的模样,那样的话,会让孩子永远长不大。

  5、不要让学校里勤快的孩子,一回家就变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

  住校生一般都可以培养起较好的自理能力,洗衣服、整理床铺等事情都不在话下。可是,很多情况下,本来已经勤快的孩子,一回家可能又进入了衣来伸口、饭来张口的状态。家长错误地以为,孩子回家就该放松和休息,好像这样才能体现出家长的爱和家的温暖。其实不然,越是不让孩子动手,他对家里生活的参与越少,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的缺点。

  关于教育合力的思考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唯有家庭、社会、学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通过家访,我们发现家庭与学校的交流、沟通,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改善的地方。从总的方向上看,教育的各方是一致的,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却需要沟通、协调。比如,有的家长急盼着孩子学习的进步,却又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以为只要给他吃好、住好就行了;只要他不在外玩,整天学习就行了;孩子的情绪、心理不了解,生活上照顾周到而思想教育缺失。有的走读生家长缺少指导学习的策略、方法,作息时间安排不科学,晚上甚至学到12点多,早晨6点不到就起床,孩子睡眠得不到保证,加班加点,事倍功半。孩子的进步不能及时鼓励,不知道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一味地看绝对分数。

  上学期结束,我们几个授课教师走进了部分学生家庭,有走读生的,也有住校生的。通过与家长、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加强了学校、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很多家长也清楚了住校生的居住、生活、学习情况,加深了师生感情,为以后对住校生的管理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同时家访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在年级不过是千分之一,也许很不起眼,但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他们就是家庭的百分之百,家庭给予了极大的付出,家长寄托了厚重的期望。在家访时,我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家长、学生,了解了学校所得不到的东西,虽然牺牲了一点休息时间,却收获了很多。今后,我们将把家访进行下去,进一步扩大家访面,让老师的家访走得更远,访得更多、更实。

  对走读生和住校生家长的建议 

  作为家长,无论您的孩子住校还是走读,要经常询问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等行为状况,从点点滴滴的观察之中进行了解。比如说,有些孩子喜欢在家长面前评论老师,也会找学科老师的缺点,遇到这种情形,家长一定要维护老师的威信,避免孩子因对任课老师的教育不感兴趣而影响成绩。家长也要了解孩子在班级里与哪些同学关系较好,回家路上与谁结伴同行。对走读生而言,家长要计算孩子放学到家的合理时间,对异常情况要及时问明原因,避免孩子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对一些住校生来说,家长要利用双休时间,指导孩子饮食起居的生活技巧,培养孩子在校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家长要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着手,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引导孩子树立逐步进步的目标和信心。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肯定,循序渐进,不要给孩子制订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避免让孩子产生对学业的害怕和压恶情绪。

  初中不同于小学,学业竞争更加激烈了,不少在小学时期成绩优秀的学生,到了初中可能不再冒尖。其实,在一个班级里,学生间的成绩肯定有好有差,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即使同一位学生,也会产生前后波动的情况,这些现象很正常。因此,家长发现孩子学业上遇到挫折后,要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如果一味责备孩子,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压力,往往适得其反。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希望我所带的班级能够蒸蒸日上,我知道这绝不是我一个人战斗的结果。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和管理中能和家长朋友们统一战线,产生教育合力的巨大影响。

(责任编辑:黄亮 )  

 

 
版权所有: 安徽霍山文峰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524号 地 址:安徽省霍山县经济开发区 Email: hswf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