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之我见
初中部 段瑞丽
一晃十年过去,在这十年中,我一直在从事九年级的物理教学工作。九年级时初中关键的一年,这一年能决定初中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程度,为升入高中以后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陆陆续续带了十年九年级物理,也经历了十次的中考复习的艰难,方向的把握,知识点的阐述,如何才能做到精而准,是复习的关键,以下是我自己在这十中的初中物理复习的成功与失败的一点点经验的总结:
1.让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复习课,通常是“炒剩饭”,即老师先替学生复习总结已有知识;而学生则被动接受“似乎”已经懂了的知识,并不停地记笔记。大多数学生会期望老师在复习中给出点“法宝”或者“杀手锏”,甚至押题。课堂上记录大量的笔记而没有时间思考这一部分还有哪些不懂之处,其结果只是把学过的知识又一次记录在本子上,而没有把知识记在脑子里。中考复习课是综合训练课,不是机械的读、背、抄、写课。我们要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要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应“用心”学习,改课堂笔记为课后笔记。例如,复习《光学》内容,学生通常能总结出光学知识的三大板块: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我要求每一个学生不要分心记课堂笔记,而是全神投入讨论并总结出三大板块所涉及的知识点,我自己只在这个过程中稍加引导而不是替代包办。这样由学生共同讨论总结比只听老师讲解将要昏昏欲睡,课堂气氛要活跃得多,学生的印象要深得多,复习效果当然也就好得多。课后要求同学们记下这一堂课的收获:这堂课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复习到,还有哪些疑问等。
学生记课后笔记相当于重新梳理一遍课堂上复习讨论过的内容,不仅了解了应知应会的内容,还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这比课后大量做练习效果要好很多。而我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笔记就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实现了“补漏”。
2.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考试”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流传多年的一句顺口溜。不难想象,沉重的考试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对学生心理已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究其实,考试的最终目的只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好多老师都把中考复习课都变成了中考“实战演习”和试卷讲评课,不仅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由于频繁考试,加重了老师的阅卷工作量,用于备课的时间大大减少。所以以考代练、以考代复习,负面作用较大。
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教学活动,改“笔试”为“口试”。中考临近,学生肯定还会有好多还解答不了的问题,通常事先从学生的课后笔记和平时作业中找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采用抽签的形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可能,而答对的学生可以为下面被提问的同学选题。对答题出错的学生,则先对正确的部分给以充分肯定,以保护其勇气和积极性,再请同学帮他们分析纠正不足之处。这样的复习课,既能减轻学生由于频繁考试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纠正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知识误区,使复习课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3.让学生会学习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教学的根本任务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做现代科学知识的“消费者”,而是让学生做科学知识的传承者,甚而将来成为创造者。所以,即使是在复习过程中,也不能靠单调、机械的重复,更不能靠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题海战术”来掌握知识,那种加班加点、突击性措施都属于临阵磨枪。
在中考复习阶段,任课教师会面对各种渠道铺天盖地而来的复习题、模拟试题。不论课堂例题还是课后练习都应精心选择,避免重复劳动。当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大量地做题,精选题目、精讲题目、总结规律,让学生触类旁通。有位专家曾说过,要让学生脱离题海,老师必须先跳入题海,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
在复习中,我们应该重点突出一个“导”字,让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知识,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同时要求学生吃透书本和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以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让学生自主学习,改题海战术为学法指导。热衷题海战术的人,其指导思想无非是:做遍天下题,还不能应付考试?但是,这可能吗?况且,做一题只是会一题,没做过的呢?我们的原则应该是做一题会一类题。
例如,用“伏安法测小灯泡功率”实验非常重要,历年中考经常涉及到。所以在复习前我阅读了大量的试卷,归类整理了许多有关题目,总结出一套解题思路──在复习中通过几个不同的例题,让学生体会这类题目的解法;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例题,找出其解题过程的类似之处。通过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总结出这类题目的共同点是“三个要素”和“两个状态”。“三个要素”指电源电压、小灯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两个状态”指初始状态和正常发光状态。找到了规律后再加以引伸和拓展,提出诸如“三要素中缺电源电压该怎么办”之类问题,让学生自编题目研究解法。课后,老师只需要布置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加以巩固就能使学生掌握这类题的解法。这样,不用大量练习,学生掌握快,效率高,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了。
4.让学生去享受学习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是相关的,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能使人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以学习为负担,会以学习为享受,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知识长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复习课往往没上新课那么新鲜,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复习课好比是故地重游,一个好的导游往往能为故地增新色。老师在复习课中应充当学生的“导游”。一个好的导游能用语言吸引游客,给游客美的享受,而一个好老师则应该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愉快学习,改枯燥讲授为寓教于乐。比如,在复习反射定律时,为了说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就故意问学生“你父亲像你吗?”学生会发现我的话有悖于生活常识而全班哄堂大笑,这时再讲清为什么不能反着说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复习是在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不能像上新课那样详细讲解和分析,不能用题海战术加重学习负担,更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复习不仅是旧知识的重现和再认识,也是综合训练和素质教育。所以,在中考复习中,教师应积极改进教法,在备课上狠下功夫,精心安排授课环节,设计精当的作业,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复习课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