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山文峰学校欢迎您!
首 页  |   本部简介  |   招生简章  |   教师天地  |   学生园地  |   学科天地  |   家长学校  |   返回主站
 
如何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页面功能: 【字体: 】   时间:【2017/1/5 0:00:00】  【关 闭】  【打 印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这一话题,谢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好习惯。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个人的能力就越强。一位哲人也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学生身上还存在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们的学生普遍来自农村,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较大,家长普遍重视度不高,教育方法简单,况且有许多学生属于留守学生,有的长期得不到家庭教育,再加上小学阶段对于习惯养成教育不完善,导致我校的学生普遍行为习惯差,有的非但没有什么“良好习惯”,而且已经养成了不少“恶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解冻”“重头再来”岂是易事?我们该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明确养成教育的目标和重要意义,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提供无穷的动力,通过意志保证,最终成为自觉的行动。所以,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以教育为先导,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从小事抓起,注意积累,逐步提高,最终实现习惯的内化与养成。具体如下:

第一: 学。实现“知”与“情”的统一。通过学习,知道习惯养成的内涵,以及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愿意去改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可学内容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做。实现行动上的强化。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管,实现意志保证。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使好习惯得以养成。

第四;行,即在明确目标的指引,通过长期的养成训练,通过自律、他律的保证,最终形成良好习惯的自觉行动。

那么,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呢?这里,就我个人的经验谈谈点滴看法。

一、细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选择最佳时机、最佳教育手段,“对症下药”。例如,刚接手九(1)班没多长时间,我在上课时发现他们的课堂纪律太松懈,人与人之间谈话相当随便,这无疑会影响他们听课效果,怎么办?直接抓纪律比较现实,但切入点不太妥当。我就从日常琐屑小事入手,安排平时表现比较随意、行为习惯上管不住自己的同学去做琐碎事,如果做的不到位再因势利导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效果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现实也是这样。现在班内纪律虽说不是太理想,但已经初见成效。

二、以身作则,重中之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上周五班里卫生大扫除,后来我和学生一起干,并且用手机拍下了个别同学干活的场面,所以那次卫生扫除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三、 奖惩并举,树立威信。作为教师不要吝啬三言两语的好话,面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要做到奖罚分明。语文课需要背诵的东西比较多,但一旦背起来有限的枯燥无味,到时提问背诵情况又不可能一个一个的进行。我就采用组与组之间剪子包袱锤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背诵兴趣,对背得很好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并给本小组加分,同时不会背诵的同学又感觉不好意思,因为他自己的小组抹了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主动背书又会见缝扎针抽时间抓紧背书了。在纠正不良习惯特别是屡教不改的习惯时,离不开惩罚。

四、 加强重复,不断强化。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八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百说不如一练”,“习惯”要“习”才能“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强化训练是必须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的严格的反复训练。比如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早自习、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对有些目标的达成,想让学生一下子养成不容易,所以把这个目标化为几个具体的目标,呈阶梯式上升,这就是阶梯式训练。(它让学生在训练中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最后达成质的飞跃。如在进行“认真完成作业”这个目标的训练中,组织学生进行了阶梯式的分解,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第二阶段为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第三阶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不仅给了学生训练的阶梯,更给了学生前进的阶梯)。

互补式训练,是根据学生成绩、个性特点、个人意愿相结合,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使同桌在某些方面产生互补。比如爱讲话的同学与安静的同学同桌,作业速度慢的与作业认真的同学同桌。平时,同桌可以有意识地自己选择时机进行某方面的互补训练,有利于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良好习惯的行为要求,反复进行行为训练。训练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活动的载体,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行为被动到主动的过渡,从而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训练,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五 、家校联手,形成合力。 每次找家长谈话,学生家长总是说,老师你管就行,我们的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的说俺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俺的话他根本就不听。完全把教育孩子的事交给老师,这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对的。有一种说法叫做5+2=0。学生在校五天,老师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学生刚进入状态,休息两天回来后状态全无,从头再来。 好习惯,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走出校门,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生反复,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有些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只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什么也不让他们做,子女“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团结互助”等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受到限制,到了学校也是不做卫生,对班级事物不闻不问,桌上乱七八糟,行为懒散……。对此,我们可以采取通过“家长会”,给家长上课,找家长谈心、电话交流等方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一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使家长明白“要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家校配合,让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能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 持之以恒 ,戒急戒躁。教育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这样。就像我们学开车一样,当我们想加大油门加速前进时,过急的松开离合,反而会导致熄火。我们应该掌握教育规律,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迈步前行。

 

        九(1)班赵德强

 
版权所有: 安徽霍山文峰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524号 地 址:安徽省霍山县经济开发区 Email: hswf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