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粮食之本。不让任何人掉队”。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世界粮食日是怎么来的?
1972年,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欠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
1973年和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
1979年11月,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期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选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是因为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的这一天。
为什么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让14亿人民群众吃饱饭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如果口粮依赖进口,我们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加之地缘政治冲突不断,部分国家粮食和农产品限制出口,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而我国粮食供应充足且价格平稳,切实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力保障了民生。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怎样?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来源:人民日报
|